" "
lumez 小宙醫美診所 > 全部文章 > 肥胖症引發8種疾病!醫師傳授減脂處方,對症改善體質

肥胖症引發8種疾病!醫師傳授減脂處方,對症改善體質

全部文章 科學減重
2025.09.18
肥胖症引發8種疾病!醫師傳授減脂處方,對症改善體質
[ez-toc]

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早在兩千年前就說:「肥胖症不僅本身是一種疾病,也是其他疾病的先兆。」現代醫學證實,肥胖會引發代謝異常與心血管疾病,過多脂肪促使身體對於胰島素反應變差、血糖血壓控制異常、內臟脂肪堆積,進而形成脂肪肝。

2024年國人十大死因中就有八項與肥胖疾病相關,提醒我們不能再輕忽其健康風險,本文將從醫師角度解析肥胖成因,並探討個人化的改善方法。

關於肥胖症候群,你可能想知道:

    ⭐肥胖症定義是什麼?是慢性疾病嗎?

    對於臺灣成人肥胖疾病診斷的建議,衛生福利部於2001年組成「國人肥胖定義及體控小組」,並參考亞洲與本國的文獻,因此提出以BMI≧24 kg/m2為過重及BMI≧27 kg/m2為成人肥胖症的切點

    體位定義 身體質量指數 (BMI) (kg/m²) 腰圍 (公分)
    體重過輕 BMI < 18.5
    健康體位 18.5 ≦ BMI < 24
    體位異常
    • 過重:24 ≦ BMI < 27
    • 輕度肥胖:27 ≦ BMI < 30
    • 中度肥胖:30 ≦ BMI < 35
    • 重度肥胖:BMI ≧ 35
    • 男性:≧ 90
    • 女性:≧ 80

    ▲衛生福利部公告以身體質量指數與腰圍評估體位之建議切點(2013年公告)

    然而,身體質量指數(BMI)只反映體重,無法準確評估體脂比例,而真正影響健康風險的,其實是體脂肪的多寡與分布。舉例來說,兩位身高體重相同、BMI皆超過27 kg/m² 的男性,一位是長期重訓、擁有結實肌肉的健身者,另一位則是習慣吃速食、喝含糖飲、內臟脂肪超標的「大肚男」,雖然BMI數字相同,但真正需要控制體脂、改善生活型態的是哪一位,相信答案很明確。

    同樣的情況也可能出現在女性身上。有些女性BMI在正常範圍,但因缺乏運動導致肌肉量偏低、體脂率高達40%,成為所謂的「泡芙人」,若僅看BMI數值,可能會誤以為體態正常,實際上卻潛藏代謝風險。

    因此,僅以BMI作為肥胖症候群與健康風險的判斷標準並不全面,若能同時納入「體脂率」與「腰圍」,才能更準確評估個人的健康狀態與肥胖風險

    🔸常見肥胖症類型解析

    我們可簡單將肥胖分為幾個類型:

    類型 特徵 解法
    遺傳型肥胖
    • 家族有肥胖疾病史
    • 可能從小就有肥胖困擾
    • 嘗試過很多減重方法,減下來後很快就復胖
    • 控制減重速度,避免短期激烈減重。
    • 均衡飲食攝取足量蛋白質及膳食纖維。
    • 規律運動,每週進行有氧運動及阻力訓練。
    • 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,調整睡眠品質,盡可能睡足7-9小時。
    壓力型肥胖
    • 脂肪囤積在下腹部
    • 情緒緊繃,容易有心理或生理壓力
    • 感覺疲憊,下午容易想睡
    • 常常感覺到嘴饞
    • 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,調整睡眠品質,盡可能睡足7-9小時。
    • 注意酒精、尼古丁、反式脂肪、精緻高糖加工食品以及過度咖啡因的攝取。
    • 適度運動,不要過度,運動後也要安排休息時間。
    荷爾蒙失調型肥胖
    • 脂肪多堆積在腹部(內臟脂肪厚)
    • 身體褶皺處(後頸、腋下、大腿內側)-有色素沉澱
    • 吃飽後容易昏昏欲睡
    • 常常覺得吃不飽,下午、晚上都需要再吃點心
    • 控制總澱粉攝取量,以原型澱粉(地瓜、南瓜、糙米)取代精緻澱粉(麵包、餅乾)。
    • 攝取足量蛋白質及膳食纖維。
    缺乏肌肉型肥胖
    • 體重正常但體脂率過高
    • 外表纖細,但腹部圓潤,可能有脂肪肝的問題
    • 平時吃的不多,稍微吃多一些體重就增加
    • 容易感覺疲倦、手腳冰冷、便祕
    • 攝取足量蛋白質及膳食纖維。
    • 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取量,減少精緻澱粉、含糖食物。
    • 避免反覆節食減重。
    水腫型肥胖
    • 早上起床容易眼皮浮腫
    • 傍晚至晚上容易出現下半身水腫,尤其是腿部與腳踝,按壓皮膚後回彈較慢
    • 體重一天之內變化大,女性在生理期前更容易水腫
    • 平時蔬菜、水分攝取量偏少
    • 飲食盡量清淡,避免沙茶醬、辣椒醬、咖哩、勾芡等醬料類的攝取。
    • 飲食盡量不淋肉汁,並避免喝湯。

    ⭐肥胖會導致哪些疾病?

    🔸第二型糖尿病

    肥胖症會導致胰島素阻抗,使身體無法有效利用胰島素,進而引發血糖過高,是第二型糖尿病的主要成因之一。

    🔸高血壓

    體脂肪過多會活化交感神經與腎素-血管收縮素系統,使血管收縮、血壓上升,是常見的高血壓風險因子。研究發現,肥胖的人罹患高血壓風險高出6倍之多,體重過重會加重心輸出量、心搏速率,血壓也跟著升高,而過重者體重每減少 1公斤,血壓可下降1mmHg。

    🔸心血管疾病

    肥胖會增加高血脂、動脈硬化與血壓升高的風險,導致心肌梗塞、心臟衰竭等重大心血管疾病。

    🔸非酒精性脂肪肝

    內臟脂肪堆積會讓脂肪沉積在肝臟,引發脂肪肝,進一步可能惡化為肝炎、肝纖維化甚至肝硬化。

    🔸代謝症候群

    肥胖常與高血壓、高血糖、高血脂並存,形成代謝症候群,這是多種慢性病的危險警訊。

    🔸睡眠呼吸中止症

    肥胖者氣道易受壓迫,導致夜間呼吸暫停,造成白天嗜睡、注意力不集中,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。

    🔸 退化性關節炎

    體重越重,關節負擔越大,尤其膝關節與髖關節容易磨損,引發慢性疼痛與活動障礙。

    🔸癌症

    肥胖與大腸癌、乳癌、子宮內膜癌等癌症風險增加有關,可能與荷爾蒙與慢性發炎反應有關。

    Contact us

    想改善肥胖症嗎?立即諮詢小宙初日診所:

    ⭐肥胖症看哪一科?什麼時候該就醫?

    若您有體重管理或肥胖相關的困擾,可考慮以下專業醫療資源:

    1. 家醫科/內科:適合進行初步評估,包括體重、BMI、體脂、血糖、血壓、血脂等基本代謝指標,協助判斷是否需進一步治療。
    2. 新陳代謝科/內分泌科:若已出現糖尿病、甲狀腺功能異常、荷爾蒙失衡等狀況,建議由內分泌專科醫師做進一步診斷與治療。
    3. 肥胖醫學門診(減重門診):各大醫院與醫學中心多設有專責減重門診,由醫師、營養師、心理師組成跨專業團隊,提供整合式的醫療服務與衛教。
    4. 專業減重診所(例如:小宙診所):採個人化評估與科學數據分析,搭配藥物治療、營養調整與生活型態建議,透過跨專業團隊精準介入,安全有效協助減重。

    🔸什麼樣的狀況該就醫呢?

    根據2023年衛生福利部公告的《成人肥胖防治實證指引》的建議,BMI≥24或腰圍超標者(男性≥90cm,女性≥80cm)就應積極調整飲食、執行生活型態修正;BMI≥27或BMI≥24且合併兩個以上的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,經3-6個月的飲食、生活型態、運動調整仍未達減重目標,就可以考慮使用減重藥物輔助,或進一步考慮外科減重手術

    然而,目前的減重藥物皆無健保給付,需自費使用,故若有持續體重增加、慢性疾病(高血糖、高血壓、高血脂)、嘗試減重但效果不佳、體脂肪偏高或有肥胖引起之不適(睡眠呼吸中止症……等)都建議可及早尋求專業醫療人員協助。

    ⭐如何治療肥胖症候群?

    1.減重藥物

    許多醫療院所會根據病人的BMI與代謝指標,開立經過認證的減重藥物,如瘦瘦針(GLP-1類藥物),或促進代謝的處方藥。這類藥物能夠幫助控制食慾、延緩胃排空或促進脂肪代謝,通常搭配飲食與生活習慣調整使用,以提升效果並降低副作用風險。

    2.標準化循環菜單

    為了讓病患能快速進入減重狀態,部分醫療機構會提供一套設計好的肥胖症治療循環飲食菜單,控制每日熱量與營養素比例。這種方式雖然方便,但通常較缺乏個別化,可能無法完全因應每位病患的生活型態、體質或文化飲食習慣

    3.使用代餐

    代餐是一種快速有效控制熱量的方式,常見於減重門診。患者會被建議以代餐取代一至兩餐正餐,以降低總熱量攝取。雖然代餐能簡化飲食選擇並提供穩定結果,但若未搭配教育與後續飲食規劃,長期維持成效較困難

    小宙診所的個人化減重方案:

    我們相信「減重不只是少吃、多動」,而是要找出每個人體質背後的代謝原因,提供整合式、專屬化的健康減重計畫:

    🔹頂尖設備:數據化追蹤,減重看得到進步

    1. INBODY 身體組成分析:確保減重減在正確的位置(脂肪而非肌肉流失)。
    2. 3D 全身體態掃描:全方位建構個人體態輪廓,療程前後可視化對比,清楚看見線條與比例的變化
    3. 內臟脂肪超音波檢測:判斷代謝風險與改善幅度,強化減重健康指標

    🔹飲食調整:專屬營養師協助,天天回饋

    1. 以個人原本的飲食習慣為基礎,給予可行性高的建議
    2. 專業營養師每日線上追蹤回饋,協助客戶快速掌握「自己適合的食物比例與份量」
    3. 持續微調飲食結構,讓減重變得更貼近生活也更有效率

    🔹合法藥物與針劑輔助:突破減重瓶頸

    1. 由醫師依個人體質與健康狀況評估後,提供合適的減重藥物或針劑輔助
    2. 根本解決胰島素阻抗,不以抑制食慾、加快代謝等方式,達成健康減重目標
    3. 點滴治療,繞過消化系統吸收,針對性補充高劑量營養素,改善發炎

    🔹深度檢測:針對根本問題精準找出卡點

    1. 胰島素阻抗分析:全面了解胰島素狀態,預防三高等慢性病
    2. 功能醫學檢測:傳統檢查找疾病,功能醫學找健康,針對內分泌、營養、腸道及免疫系統發現潛在的健康風險
    3. 基因檢測:準確了解你的基因特徵,發揮基因潛力、制定能讓身體自動自發幫你瘦的精準策略

    🔹功能營養補充品:彌補營養缺口,重啟代謝

    1. 營養師根據檢測結果與給予建議,補充身體真正需要的營養素
    2. 選用品質優良、人體利用率高、濃度與劑型適合的保健品,協助身體恢復正常代謝
    3. 改善人體代謝、促進健康、穩定長期體態

    🔹CMSlim 增肌減脂療程:局部雕塑、輕鬆打造緊實體態

    1. 透過高強度度磁場刺激肌肉,訓練增加肌肉的質量,減少皮下脂肪與內臟脂肪,重組身體輪廓,達到增肌減脂效果
    2. 專屬客製化階梯式鍛鍊,加強局部肌肉
    3. 輕鬆舒適「無創、無痛、無需麻醉、無修復期」

    🔹AI智能健身:打造個人化運動處方

    1. Technogym Checkup:全方位體適能檢測分析六大指標(體組成、心肺功能、肌力、柔軟度、平衡、專注力),提供個人化訓練建議,避免盲目運動
    2. Moti Physio AI 3D 體態檢測:辨識體態不良與代償性動作,防止疼痛與受傷
    3. MiniPlus 肌力與功能分析:為運動訓練提供精準數據,提升效率,避免因肌肉不平衡引發慢性疼痛或運動傷害

    ⭐改善體質開始逆轉肥胖!預約小宙減重門診

    頂尖檢測x精準醫療,飲食、藥物、運動、檢測、醫美,全方位打造窈窕自信的健康人生。

    選擇小宙初日診所,享瘦精彩人生。

    康安均 2025.07

    參考資料:《成人肥胖防治實證指引》、《肥胖症-原因、病理生理及治療(第二版)》

    Contact us

    想改善肥胖症候群嗎?立即諮詢小宙初日診所:

    預 約 諮 詢
    share on
    相 關 文 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