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十年討論度依舊火熱的「間歇性斷食法」,就算你沒有親身體驗過,身邊也一定有朋友試過!究竟間歇式斷食是什麼?間歇性斷食原理與好處在哪?間歇斷食除了「168斷食」還有哪幾種?我適不適合間歇斷食法呢?趕緊往下一探究竟吧!
間歇性斷食法適合我嗎…
⭐間歇性斷食是什麼?跟節食不同嗎?
在介紹間歇性斷食原理之前,首先要瞭解到:間歇性斷食≠節食。
節食是透過限制食物的種類與攝取量,減少熱量攝取,達到減重的目的;而間歇性斷食則是透過控制進食時間,利用長時間空腹達到燃燒脂肪的效果。雖然間歇性斷食與節食都能夠達到減輕體重的目的,但兩者的後續效益卻不盡相同。
⭐9個常見的間歇性斷食法
間歇性斷食(Intermittent Fasting, IF)是一種調整飲食時間的進食模式,不同方法適合不同的體質與生活習慣。例如,16/8 斷食法適合初學者,5:2 法則適合不想每天限制飲食的人,而 OMAD(一天一餐)則適合習慣長時間不進食者,選擇適合自己的斷食方式,才能長期維持健康並達到理想體態。
16/8 斷食法
- 原理:透過 16 小時斷食與 8 小時進食,提高脂肪燃燒效率
- 時間安排:每日進食 8 小時,斷食 16 小時(如 12:00-20:00 進食)
- 飲食模式:進食時間內均衡飲食,避免暴飲暴食與過量加工食品
- 優點:簡單易執行,適合新手
- 缺點:需適應初期飢餓感,若進食期間營養攝取不足,可能影響能量供應
- 適合族群:初學者、希望規律飲食者
5:2 斷食法
- 原理:每週 5 天正常飲食,2 天(非連續)限熱量(500-600 大卡)
- 時間安排:如:週二、週五限熱量,其餘日子正常飲食
- 飲食模式:限制日內少量進食,可分次攝取,避免血糖大幅波動,可吃如蔬菜、蛋白質,當餐吃飽不吃撐
- 優點:不需每天斷食,靈活性高
- 缺點:低熱量日可能易疲勞
- 適合族群:想減重但不想每天限制飲食者
Eat Stop Eat 限定禁食日
- 原理:每週 1-2 天完全斷食 24 小時
- 時間安排:如:週三、週六不進食,其他天正常飲食
- 飲食模式:禁食日只喝水、茶、黑咖啡
- 優點:可減少總熱量攝取,簡單直接
- 缺點:可能影響身體精力狀態與社交活動,部分人可能出現低血糖、頭暈症狀,建議逐步調整
- 適合族群:已習慣間歇性斷食、能適應長時間斷食者
Warrior Diet 戰士飲食
- 原理:白天少量進食,晚上 4 小時內較大的進食窗口
- 時間安排:20 小時輕斷食 + 4 小時進食(如 18:00-22:00)
- 飲食模式:白天少量攝取健康食物,晚餐高蛋白高營養
- 優點:晚上可吃較多,符合部分人飲食習慣
- 缺點:可能影響白天專注力
- 適合族群:喜歡晚上大餐者、健身族群
Alternate-Day Fasting (ADF)交替日斷食
- 原理:交替一天正常吃、一天少吃或不吃
- 時間安排:週一正常,週二少吃/斷食,週三正常,以此類推
- 飲食模式:斷食日可選擇少量進食或完全不吃
- 優點:減重效果佳,有助代謝調節
- 缺點:可能難以長期堅持
- 適合族群:目標減重者、習慣長時間不進食者
OMAD(One Meal a Day)(一日一餐)
- 原理:每天只在短暫時間內進食一餐
- 時間安排:23 小時斷食 + 1 小時進食(如 19:00-20:00)
- 飲食模式:1 餐內攝取足夠營養,須特別注意蛋白質、油脂及微量營養素的攝取
- 優點:簡單易執行,適合已適應斷食者
- 缺點:需確保一餐內營養充足,可能導致胃部不適或消化負擔,須注意營養密度
- 適合族群:已適應長時間斷食者、不易感到飢餓者
Spontaneous Meal Skipping 隨機斷食
- 原理:根據身體狀況隨機跳過某餐
- 時間安排:無固定時間安排
- 飲食模式:依個人狀況跳過早餐、午餐或晚餐
- 優點:無壓力、彈性高
- 缺點:可能影響營養均衡
- 適合族群:生活作息不固定者、不想受限於時間者
Circadian Fasting 生理時鐘斷食法
- 原理:遵循生理時鐘,白天進食,晚上斷食
- 時間安排:日出後進食,日落後停止進食(如 07:00-19:00進食)
- 飲食模式:依循自然節律,早餐吃最多(選擇健康食物),晚餐少吃
- 優點:配合人體內分泌運作,利於代謝
- 缺點:需適應早睡早起
- 適合族群:早起族群、關注身體自然節律者
自訂間歇性斷食法
- 原理:根據個人需求調整斷食時段
- 時間安排:自由調整進食時間
- 飲食模式:可變化斷食長度與進食方式
- 優點:符合個人需求,靈活性高
- 缺點:缺乏固定結構,可能影響效果,若無明確目標與紀錄,可能較難評估成效
- 適合族群:不喜固定規則者、需彈性安排飲食者
所有間歇性斷食法都存在一定風險,孕婦、長輩、小孩或有特殊疾病狀況者應事先諮詢您的醫師或營養師。
⭐間歇性斷食好處有哪些?
🔸穩定血糖降低胰島素阻抗
間歇性斷食可以幫助穩定血糖水平,降低胰島素阻抗,提高胰島素敏感性,有助於預防糖尿病並改善血糖控制。
🔸減重燃脂,促進新陳代謝率的轉換
透過限制進食時間窗口,間歇性斷食可以提升新陳代謝,促進身體更有效地利用能量,有助於燃燒脂肪、減重和改善身體組成。
🔸降血脂,預防心血管疾病
間歇性斷食有助於降低血脂,包括總膽固醇、LDL膽固醇,提升HDL膽固醇水平,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。
🔸抗發炎,減少慢性病及癌症風險
透過減少慢性發炎反應,間歇性斷食有助於減少慢性疾病風險,包括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和某些癌症。
🔸體內抗氧化平衡,延緩老化
間歇性斷食可能平衡體內抗氧化系統,減緩細胞老化速度,有助於維持身體和器官的健康,延緩老化。
⭐間歇性斷食缺點有哪些?
若有正確執行間歇斷食,那麼首先需要克服的便是改變進食時間所帶來的飢餓感,而心態上的調適不良,也可能進一步演變成:
🔸引起食慾失控和飲食不均衡
在禁食的過程中,有些人在可以開始進食時過度進食,導致食慾失控。另外,部分人在斷食期間可能難以獲得足夠的營養,導致飲食不均衡。
改善方式
建議逐步調整飲食計畫,避免過度進食,並確保在進食時選擇均衡營養的食物,包括蛋白質、蔬菜、健康脂肪和碳水化合物。
🔸對某些人的健康產生不良影響
間歇性斷食壞處可能特別針對某些人,特別是患有胃潰瘍、糖尿病、懷孕或哺乳期的婦女、年長者或患有飲食失調等問題的人不適合。
改善方式
在採用間歇性斷食計劃之前,應該先諮詢醫生的意見,尤其是對於存在健康問題或特殊情況的人群。
🔸影響日常活動和社交場合
某些間歇性斷食模式可能與個人的日常活動和社交場合不相容。例如,社交聚會或家庭用餐時間,可能會導致與他人的互動受限。
改善方式
可選擇與個人生活方式更相符的間歇性斷食模式,允許更大的靈活性。此外,也可與家人或朋友溝通,讓他們理解並支持你的飲食計劃,或調整進食選擇以適應特殊場合。
⭐間歇性斷食非人人都適合!間歇斷食注意事項
間歇性斷食的減重效果顯著,卻不是每個人都適合。同時,間歇斷食屬於一種短期、暫時性的飲食攝取方式,更應該觀察自身狀況隨時進行調整。以下是進行間歇性斷食需要注意的幾點事項:
- 依照個人作息,自行調整禁食的時間區段,並選擇更利於實際進行的間歇性斷食法。
- 建議可以先從不吃宵夜著手,循序漸進得拉長空腹時間。
- 斷食期間,可以攝取無熱量的白開水、無糖茶或咖啡等,協助支撐飽足感。
- 正常進食期間,更應建立營養均衡的飲食型態,避免暴飲暴食。
- 留意纖維與蛋白質需足量補充,可協助身體代謝更加順暢。
🔸不適合間歇性斷食的族群
另外,斷食導致的飢餓感,不僅會增加壓力荷爾蒙皮質醇產生,若在禁食期間攝取過量咖啡因,更會加重焦慮和壓力反應,最後致使睡眠品質不佳與頭痛等副作用。以下族群不建議進行間歇性斷食法:
- 孕婦或哺乳中的婦女
- 糖尿病或低血壓患者
- 曾有或正處於飲食失調者
- 長期處在壓力環境者
- 曾有或正處在睡眠障礙者
- 剛開始接觸飲食控制者
⭐間歇性斷食PTT、Dcard常見問題
Q1. 間歇性斷食時間要固定嗎?
間歇性斷食法作為一種飲食策略,建議將禁食時間固定下來,才能真正按部就班、有效執行!斷食時間固定也能幫助自己盡速適應新的飲食模式。
Q2. 間歇性斷食可以吃什麼?
禁食期間,可以藉由白開水、無糖茶或咖啡降低飢餓感,如果真的餓到受不了,可以少量攝取雞蛋、酪蛋白或植物性蛋白奶,之後再慢慢拉長真正空腹的時間;另外,若是因為斷食感到頭暈,則能攝取一小搓鹽巴,改善電解質失衡的狀況。正常進食期間,則維持一般健康飲食即可。
Q3. 間歇性斷食血糖會降低嗎?
是,因為間歇性斷食需要維持一定時間的空腹狀態,此時人體內的血糖與胰島素分泌皆會降低,因而達到穩定血糖與提升胰島素敏感度的效果。
為了避免斷食後的第一餐引發劇烈的血糖起伏,關於飲食攝取的順序,會建議是:蔬菜→蛋白質(肉或海鮮)→穀物類,同時應避免食用高糖、高油與精緻澱粉,如:蛋糕、比薩、炸雞等。
Q4.間歇性斷食掉髮可能嗎?
間歇性斷食本身不會直接導致掉髮,但如果營養攝取不足、熱量過低或身體壓力過大,就可能影響頭髮健康。因此,建議在進行間歇性斷食時,注意均衡飲食,確保營養充足,以降低掉髮的風險。
⭐更多間歇性斷食問題,歡迎諮詢小宙
小宙台中醫學診所的減重門診專為體重過重、減重之路反反覆覆的人給予最正確的減肥觀念。從賀爾蒙去著手調整每個人的肥胖問題,並搭配專業營養師門診給予每日飲食建議,間歇性斷食適合每個人嗎?間歇性斷食要如何正確選擇飲食呢?看完這篇間歇斷食減重全指南,想了解更多斷食問題,歡迎諮詢小宙醫學診所。